一、環境因素對沉香結油的影響

當沉香木受到環境因素(緯度、土壤、氣候、地形)或外力(風、雨、雷、電及蟲、蟻、鳥、獸)侵襲時,為求自我保護,防止健康狀況惡化,樹木會啟動癒傷機制,分泌多種元素,再與堆積的養分結合,形成油脂狀,最後再由癒傷組織將之修復,長出新的組織。時間越久,油脂密度越高,甚至形成膏狀油塊。將之從木中取出,因為入水即沉,故名之為「沉香」。不同樹種在自我療癒過程中,又會因細菌的種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木質變化,形成不同質地、香氣層次和種類的沉香。

二、沉香香氣沉香以其香氣而成為眾香之王,其香氣的品質自然是評判高下的重要因素。

三、沉香樹生長海拔高度對結香也有影響沉香產區的海拔高度平均並不高,在星洲香系,海拔越高,沉香的氣味越腥烈;中、低海拔所產較溫和清甜。惠安產區則剛好相反。

四、 沉香面向太陽 / 背太陽香氣也有不同朝向太陽一面所產沉香氣味較清揚;背向太陽一面所產氣味較濃郁。

五、 沉香產地乾土、濕土乾土較清揚香甜,濕土則多濃郁。若沉香產於岩石較多的山區,在形成過程會因為岩壁的擠壓而形成密度較高的油脂。

六、 沉香樹感染菌種不同的菌種,形成不同品質的沉香

七、 沉香受傷結油時間一般而言,沉香結油時間越久,木質地與含油量越高

八、 沉香結油密度

油脂含量多寡會決定沉香的價值。通常結油密度越高越能沉水。古代將入水即沉的稱為「沉水香」;在水中載浮載沉的稱為「棧香」;浮在水面的稱為「黃熟香」。故密度越高,價值越高。

九、 沉香結油部位決定沉香的形態

沉香結油部位的不同,會決定沉香的形狀。歷來有所謂的「八香分類」,這是指《香乘》引《續博物志》對沉香所作的分類:「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按此八香同出於一樹也。」其中蜜香、雞骨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應該是指同一樹中不同部位與形狀的結油。依我收藏沉香的經驗,沉香一般會結油在樹木的五個部位,分別為樹叉枝幹部、樹心部、皮部、樹頭部及樹根部(見下圖),此即「一木五香」。通常越往樹心或樹頭部(包括樹根、樹頭)的結油,因受土壤與岩石擠壓,通常密度較高而堅硬,味道濃郁香甜,品質也較好。須知樹木主要是由韌皮部、木質部所構成,輸送養分與水分的組織是維管束。韌皮部在樹木外層,韌皮部的維管束由上下兩方輸送養分,可上可下;故而韌皮部結油通常比較硬。木質部的維管束主要是輸送水分與水溶性礦物質,因此木質部的樹心結油因為含有水濕與豐富的植物活性纖維,通常較柔軟,味道也比韌皮部結油有更豐富的變化;但韌皮部結油因結油過程中養分的堆積與癒傷組織的作用,會將含水纖維碳化與蜜脂化,使活性纖維含量較低,薰香時便不會有纖維的刺鼻味道。

因外部受傷而結油的都屬韌皮部;樹心結油多為真菌感染或蟲蟻築巢咬傷,或因植物和環境的交互作用產生病變,形成天然結油。受真菌感染時,會由根部順著水分運輸方向漸漸向上結油,包裹纖維與水濕,讓這種結油方式所結成的香材較為柔軟。

若是被蟲蟻在木質部樹心結巢,樹木會由內而外形成保護層,往往形成鏤空薄片的形狀貨,通常也夾雜著明顯的纖維,越南惠安沉香最為常見。

不管任何部位的沉香,結油時間越久,就像水果一樣,自然帶有甜味。若結油密度高、時間長,穩定性越高,就會轉為涼氣,聞起來清爽宜人;薰香時,在同溫之下,氣味有不同層次的多段變化,例如:土沉香因為長期被掩埋,纖維腐爛碳化,含油量醇厚,香氣會比一般生木沉香更迷人,自然乾燥後若能沉水,品質較不容易產生質變,與一般生木有所不同。